公公跟著開家庭工廠的兄嫂住在一起,我們則帶著兩個孩子住在五十公里外的另一個鄉鎮,大約每個月回去探望公公一次。每次回去,除了我和大嫂還會閒話家常之外,這個家的三個男人,除了稱謂,幾乎很少說上兩句話。


大哥和公公一向寡言,加上外子國中畢業後一直在外地讀書,後來從事公職,與做生意的大哥生活圈截然不同,更說不上話,但是他們兄弟倆,卻有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情感。


大哥繼承婆婆在世前開創的家庭工廠,只有三名員工,公公也在工廠幫忙,收入不算豐厚,但比起我們兩份的基層公務員薪水還是多。存了一些積蓄,大哥大嫂用公公自耕農的名義買了一塊農地保值,公公在工廠和田裡兩邊忙,生活挺快活的。


婚後第一天,大哥就告訴我們,公公這十幾年在工廠幫忙,等他老人家百年之後,那塊農地等於就是公公賺的,他會將其中一半分給我們。外子事後告訴我,即使大哥以後真的要把那一半的農地給他,他也不會接受,因為他離家早又讀到碩士,工廠的事也沒幫到忙,而大哥國中畢業就一直在家裡工作,現在侍奉父親的事也都落在兄嫂身上,雖然公公身體硬朗,行動自如,但家裡有老人家,總是不像我們自由自在的,農地是兄嫂辛勤打拚才買的,我們憑什麼收受大哥的血汗錢呢?


我十分支持外子的決定,因為兄嫂對我們的寬厚,我們一直感念在心。婆婆在世前交代兄嫂要幫外子完成娶妻、蓋房子等事,沒有任何書面約定,兄嫂卻謹記在心,逐一幫忙我們完成。


這對沒話說的兄弟,對手足的感情也是「沒話說」,只是一味的「計較」自己占了太多便宜、虧欠對方,而想將父母的財產儘量的彌補給對方。


現今社會常有兄弟為分家產而鬧上法院的報導,相較之下,我們這個家庭的「互推家產」,更顯得難能可貴。


2008/12/07 聯合報家婦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瑄小資旅遊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