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
今天參加學校舉辦的,名為「環境教育」,實則為「旅遊」(誤)之活動。
(其實是因為疫情關係,所以今年員工訓練需配合教育部的振興國旅政策,才能走出校外,不然學校也好幾年沒有舉辦這種活動了!)
剛好最近看到朋友分享「台版九寨溝珍珠灘」的訊息,想說利用這機會去省得自己開車也不錯!
不過回來後,老公還是覺得這種山路還是自己開車舒服,幾乎整個胃都翻過來XDD
同一所學校工作就有這種好處,夫妻倆可以一起報名參加。
這次的行程如下:
109年環境教育與生態體驗活動~陶然忘憂。洗滌身心靈。漫遊茶鄉樂悠遊
時間 |
內容 |
說明 |
08:30~10:00 |
車程 |
|
10:00~12:00 |
茶廠導覽與大地茶席體驗 |
生元茶業 |
12:00~13:30 |
美食饗宴 |
泰興巖紫林雅居 |
13:30~15:00 |
漫步太興飛瀑步道/瑞興吊橋 |
|
15:00~16:30 |
回程 |
|
整個活動是在嘉義梅山的太興村進行,由於茶廠和太興飛瀑步道所在的嘉154縣道路窄無法通行大型遊覽車,我們是搭20人座的中巴前往。
照片左側綠色上衣是太興村的簡慶輝村長、也是生元茶業的主人,今天的行程就是由他導覽的,中巴就停在他們的茶廠前廣場。
步行到位在高山茶園中的「大地茶席」
茶園裡、樹蔭下、門埕前、野溪澗,到處都是三五好友一起泡茶聊天的好所在,所以太興社區推出這些主題體驗遊程。
屋頂鏤空,以天為幕、以地為席,就在茶園環抱中品茗高山好茶,這次的活動就是要讓我們體驗不一樣人文溫度的茶鄉之旅。
但看似自然幽美的情景,其實在盛夏還很熱說XDD
太興村的海拔雖已超過1000公尺,比起平地已經少了6度以上,但在幾乎沒有遮蔭的亭子下,應該也有28度左右吧!坐個快1小時感覺也快被曬昏了XDD
由茶藝師為我們泡茶
石桌也布置得很典雅
還有精緻茶點,那個番薯竹筍包好好吃!
在這高山茶園中品茶特別有意境,不過我們家沒在泡茶,也不懂品茶,所以是喝不出個所以然來XDD
倒是發現遠方老鷹飛翔,還比較吸引我們說。
回到茶廠,喜歡泡茶的朋友可以預約喔!
接著就由茶場主人簡村長為我們介紹製茶的繁瑣過程,那些製茶機器還聞到到茶香!
從手工採茶、日光萎凋、室內萎凋(發酵)、炒菁、揉捻初乾、復烘團揉、烘乾與加工烘培,共8個步驟。
接著搭中巴到泰興巖午餐
旁邊的紫林雅居有提供住宿和用餐
餐點很不錯,尤其是茶油雞真的超級好吃!
這樣一桌多少我忘了問,不過我猜應該頂多2500元,因為這是公務機關一餐的上限,哈哈!
泰興巖後方就是有名的「太興岩步道」
飯後距離集合時間還有一點空檔,我們想說只有650m,應該可以衝一下看看。
其實泰興巖這端是「太興岩步道」終點,起點是在166縣道那邊,最美的「梅山小萬里長城」那段也是在166縣道那端。
所以一般人要走「太興岩步道」也不太會從泰興巖這端起走。
因為沿途也沒啥景觀
但平緩好走,沿途也遇到好幾個同事陸續上來。
不過只有不到半小時的時間,我們怕耽團體行程,大概只走了1/3到觀景平台就折回了,真的有點可惜!
(不過我和老公中秋連假去走竹崎四大天王步道時,意外與166縣道的太興岩步道相遇,得以欣賞到這綿延茶園間的木棧道美景!)
餐後再搭中巴回到茶廠附近的「太興飛瀑步道」,這和「太興岩步道」是兩個不同的步道,也有一段距離喔!
由於「太興飛瀑步道」延伸工程正在施工未開放通行,所以我們是從「鷺露茶居」的臨時入口進入。
「太興飛瀑步道」通往阿葉溪瀑布,昔日稱為「阿葉溪步道」,經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重新修築之後,在2018 年9 月才重新開放,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朝聖。
我們沿木棧階梯而下
不一會兒即抵達第2層觀瀑平臺。
步道沿線設置多處特色茶席空間,在這一層平臺旁便是「觀瀑茶席」設置的場所。不過因為是團體行程,桌椅已被遮住了。
阿葉溪瀑布共有3層,第1層因為前面步道施工,所以無法進入。
最近午後都有雷陣雨,所以水量還算豐沛喔!據說落差20公尺!
繼續沿著溪谷旁的木棧道繼續往前行,穿過茶園和溪畔林蔭。
中途的阿葉溪畔有一座涼亭,這是「臨溪茶席」設置的場所。
涼亭前的小灶台,沒記錯的話是可以燒水泡茶。
繼續往第3層瀑布走,天氣涼爽。
在石橋上可觀察岩盤的節理和水流方向。
印象中村長說這是仙人足跡,但我已經忘了典故...。
經過一層又一層從上而下的小瀑布後,終於來到最令人期待的第3層瀑布!
裸露的岩盤上,有多條因溪水沖刷而形成許多小渠道。當水流從岩盤頂端,順渠道分流而下, 成為一條條如白鍊的水瀑絕景, 被讚譽為「臺版九寨溝珍珠灘」!
我是沒去過九寨溝,不過Google一下圖片,感覺還是差滿多的,哈哈!
人太多很難與這個美景合影。
飛瀑前的平臺上也有桌椅,是「飛瀑茶席」的設置場所。
不久開始下雨了,村長仍賣力地解說著...。
一行人撐著傘繼續往「瑞興吊橋」走,雨勢越來越大,也顧不得欣賞沿途景色了。
不得不說一下我和老公在迪卡儂新買的這兩雙登山鞋,平均一雙不到2000元,但走了好長一段路竟然都沒有濕,而且腳底也非常舒適,實在太超值了!
「瑞興吊橋」
橋下的溪流景觀,吊橋與河床高度落差很大!
吊橋另一端的農興宮,中巴在此接我們上車回校,不用再走回頭路。
廟後有「石磨」遺跡,早期用來磨米穀。
非常巨大的石磨
太興飛瀑步道真的非常短,走起來幾乎沒啥感覺,實在稱不上「一週一步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