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其說當了一天的家庭主婦,不如說是當了一天的廚娘。從早上7點多出門採買食材,到煮好晚餐已經晚上7點出頭了,整整12小時幾乎沒休息,完成了4樣料理--肉燥、蘿蔔糕、芋圓、炒麵,除了肉燥和炒麵以外,另外2項料理可是本姑娘的處女作,沒想到均大功告成,太滿意了!!

話說前2天買了一大袋蘿蔔才20元,看過同學部落格分享做蘿蔔糕的經驗,想說自己應該也可以來試看看;去市場採買時又看到芋頭,想到女兒曾要我買芋圓,可是外面賣的芋圓紫得可怕,不知加了多少香料和色素,既然請了假,不如多做一點。


蘿蔔糕的作法除了上網查詢,還請教過同事,最重要的比例原則就是15,也就是如果1斤米,配全部材料共5斤。簡單一點可以買現成的在來米粉,我卻選擇口感更好,但比較麻煩的磨米漿,也比較不用擔心添加物。在來米要先泡水約4-5小時,再用果汁機攪成米漿,其實也不會很困難。

 


自己做的蘿蔔糕可以加更多家人喜愛和捨棄不愛的的食材,於是我放了女兒愛吃的香菇,兒子愛吃的豬肉末,和自己愛吃的芋頭添加香氣,捨棄了ㄧ般人常用,而小孩都不愛的蝦米,改用蠔油來取代蝦米的味道。既然要先炒這兩樣食材,不如先做肉燥。因為用絞肉會有肉屑,做成肉燥口感不佳,所以我做肉燥都是用刀切豬肉(最好買三層肉尾,久煮不易變澀,且肥油較少),而且肥的部位還可以挑出來炸豬油,減少油膩感。不過光切2斤多的肉就花了快1個小時,簡直是五星級料理。之後留部分再加蘿蔔絲下去拌炒,我還加了一些芋頭絲,增加香氣。

以下略記材料:在來米600g+600g(合計1200g),豬肉200g+香菇、油蔥、豬油及蠔油、醬油、胡椒、鹽等調味料100g(合計300g),蘿蔔絲1400g+芋頭絲200g+200g(合計1800g),總重3300g

 

浸米的水我會等比例換成新的水(米會吸水,所以剩不到1斤水),用來打米漿,再留一點拿來沖果汁機的殘餘。

 

我是事後才秤重量,才發現比前輩說的多了300g的重量,所以蒸好後較軟一點,放涼後一倒出來香味四溢,女兒忍不住沾了醬油膏就直接吃了,直說好吃,真是令人滿意的處女作;放入冰箱後當隔天的早餐,煎過後吃起來更香濃,算成功了!!

 

  

 

 

(2018年1月補充:近3斤的蘿蔔和芋頭刨絲手都快廢了,所以現在都改用果汁機打成漿了,我覺得口感沒差太多;又為了減少水的比重口感較紮實會分批打蘿蔔,只有第一次有加一點水打,用濾網濾出汁液再倒回果汁機打第二批蘿蔔和芋頭,所以後面那200g只用50g不到。除了水和米以外的所有材料,盡量控制在3斤左右,大概就抓住這個原則,沒有量那麼精準了)

 

加入米漿攪拌成稠的階段手會很痠,要整個收乾才拿去蒸。

 

IMAG6469

 

作法網路上有許多介紹,推薦周老師的網站,我不多述。不過我沒有用什麼年糕紙,總覺得塑膠製品加熱還是少用,而且哪裡生什麼通氣管啊,那是用蒸籠才需要,我將內鍋抹油倒入糕糊,直接放入電鍋(底部要放蒸盤)就有通氣的效果,大約蒸了1個小時,中途還要不停加熱水,避免開關跳起來。  

 

蒸1小時開關跳起來我不會立刻掀蓋,燜一下再拿出來隔水放涼比較好脫模(熱漲冷縮)。

 

  

  

因為我家市場真的買不到我做的這種口味(加了芋頭和香菇的香氣),所以只能自己做,超香超好吃!小孩也都超愛的!

 

  



週三女兒讀半天,接她回來午睡後,緊接著做芋圓。芋頭和地瓜在蒸蘿蔔糕前就先蒸好了,會做兩種口味其實是為了提高食物的視覺美感,一般都用紅心地瓜,家裡剛好剩兩條小小的黃地瓜,就給它試試看。

 

 

芋圓主要是加地瓜粉和少量的太白粉,自己做的最大好處就是料實在,我們是以芋頭為主角,慢慢去加粉;外面則是以粉當主角,加一點點的芋頭和一堆香料和色素。

 

整個過程我都沒秤重,只憑感覺加地瓜粉至不黏手就算完成。因為要分別拌芋頭和地瓜,所以做完之後的下場,就是整隻手都快沒力了,隔天肩膀還酸痛不已。不過,看這一小鍋色香味俱全的芋圓和地瓜圓,實在很有成就感!

吃起來芋圓比較紮實,地瓜圓比較鬆軟,因為地瓜水分本來就比較多,加上蒸的時候又放上層,吸收更多水氣,下次應該換個位置,看會不會更順口。如果再加上綠豆湯或紅豆湯,應該更美味


  


女兒也有幫忙做喔!!

 


等送女兒去上美語回來後,已經快5點了,我緊接著準備晚餐炒麵的材料,我曾經請全辦公室快20人吃自己做的炒麵,同仁都讚不絕口,因為料好實在,光蔬菜就高達10種(高麗菜、豆芽菜、韭菜、洋蔥、芹菜、紅蘿蔔、木耳、蔥、香菇、香菜),其中豆芽菜我還一一去根鬚,再加上刀切顆粒分明的肉燥,跟外面撈不到幾根菜葉的炒麵,我這鍋炒麵連自己都不免要自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瑄小資旅遊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