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8
上次去走圳北休閒步道時,看到「太平雲梯」的指標,才想到應該去朝聖一下。
2017.9.23開幕啟用的嘉義梅山鄉「太平雲梯」,全長281公尺、海拔1000公尺,「全台最長吊橋」寶座才坐不到半年的光景,在2018.1.13就被桃園復興區全長303公尺的「新溪口吊橋」給趕下去了!原本在今(2020)年4月1日,南投信義鄉全長342公尺「雙龍七彩吊橋」就應該搶下第一的寶座,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期開幕營運。
不過「海拔最高吊橋」應該還是「太平雲梯」吧!我目前查不到有更新的資訊,若有錯誤歡迎大家再留言跟我說喔!
「太平雲梯」位於嘉義縣梅山鄉太平風景區,從梅山到太平約13公里,由於整段山路瞬間由海拔100多尺盤旋攀升至1000多公尺,因此造就了著名的梅山36彎!
沿路不少360度的髮夾彎道,看到對向來車總是令我心驚膽跳!還好一早出門對向車道沒什麼車下山。終於看到編號36的彎道,結束了這九彎十八拐*2的恐怖路段。
太平雲梯遊客中心前就有停車場,但停車費一小時50元,是以「小時」不是以「日」計耶!實在太貴了!
除非只是走完雲梯就要離開了,像我們這樣再走個步道、逛個老街吃個午餐,隨便也要耗上4小時,光停車費至少要花上200元了!
我們比較早來,沿路還有一些停車位;不然三元宮或太平國小附近也有不少停車位,多走幾步就可省下200元了!
其實應該也沒多走,我們走步道下來也剛好接到三元宮或太平國小附近,若停在這邊就可以直接開車離開,不用再回到遊客中心附近。
「太平雲梯」剛開幕比較熱門,還得提前線上預約購買門票,現在現場購票就好。
原價100元,嘉義縣市民可以購買特惠票,只要30元喔!真好!
購票時售票員還貼心提醒,雲梯沿路沒有洗手間喔!
搭乘太平線公車民眾則可以購買80元優待票。
遊客中心
雲梯入口處在遊客中心前的馬路對面,還得爬上好幾個階梯!
旁邊有個溜滑梯,不過那可不是遊樂設施,是緊急逃生用的滑道。
9點開放入場,我們到達時才9:08,還沒什麼遊客。
入口處也能現場購票喔!
其實如果只有要拍照,不想花錢走雲梯的話,這裡就可以跟雲梯近距離拍照,我後來覺得這邊角度反而更可以呈現「雲」梯的感覺,背景是藍天白雲,更有凌駕在雲中的氣勢。而且早上來這邊是順光,效果更好,可惜那時我們想說要早點入場就匆匆拍了幾張而已。
趁還沒什麼人時拍幾乎無人的雲梯。
太平雲梯是懸索橋,利用橋兩端的兩根塔架間的懸索拉住橋的橋面。
塔架旁的觀景台,也有不錯的視野,可以遠眺雲嘉平原,還有雲梯下的深谷。
本來自拍幾張,但人物太近,無法拍到雲梯的美景。
還是請路人拍一張吧!
有趣的是,這對幫忙拍照的情侶,不僅我們在老街又遇到他們,回家整理照片時又發現,他們又不經意入鏡在我拍的3張照片裡!
忽然發現今天我們穿的衣服和鞋子顏色很搭耶!
這時間來走雲梯還滿舒適的,由於太平海拔1000公尺,氣溫比平地少了6度,加上早上9點太陽還不大。但若夏天來走,應該還是會熱到不行。
整座橋幾乎都沒人,老公很想躺在橋中間要我幫拍照,但被我制止了!有需要這麼囂張嗎?哈哈!
從橋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梅山著名的36彎!
站在最接近正中央的位置眺望雲嘉平原
視野好的時候,據說可以看到台灣海峽。俯視圖竟然還有標示中正大學!
不過當天能見度不佳,大概只看得到右邊電塔旁的那一塊梅山市區罷了!
另一側就是梅山的山區了。
橋中間的地板是鏤空的鐵網,由於橋面和深谷落差達2、300公尺,踩上去的當下還有點心驚膽跳!
終點處有一段階梯,緊鄰著一片竹林,正值冒新芽時節,淡淡的新綠拍起照來很好看!
拍照還是要穿鮮艷一點的顏色,帽子是女兒的,搭配我的薄外套很適合,都同一色系喔!
回頭再看36彎
終點處也有觀景台,不得不讚嘆這雄偉的建築工程呀!
優美的線條和弧度呀!
另一側也有緊急避難用滑道,要是能當溜滑梯玩應該很刺激,哈哈!
雲梯採單向通行,終點出口只能出不能進。可以往下走10分鐘回到遊客中心;或往上走雲之南道步道經太平老街回到遊客中心。
我們當然是走雲之南道步道囉!不過一開始就是直接陡上268階!
雲之南道步道全長785公尺,其實還算滿短的。
第一座觀景涼亭
視野很好
登高臨下感覺很棒
往前續行有個陡坡可登上一座小山頂,好不容易走上去後才發現是前方只是一片茶園,沒什麼景觀,不過回頭才發現剛才的觀景涼亭矗立山頭,而一山還比一山高,我們幾乎又是在制高點了。
由於坡陡又是泥路,幾乎是「滑下坡」的,續行又是一片又一片的茶園。
不過步道另一側(東)是竹林,早上來可以遮陽;若下午來變西曬,應該會被曬死XDD。
還可以遠眺太平雲梯喔!
接著就來到第二座觀景涼亭,其實步道兩側都是茶園的路段並不多。
多數都是這樣一邊是茶園、一邊是竹林,春天來走還OK,但夏天應該還是會很熱,不過太平的氣溫基本上都比平地少個5-6度,相對舒適一點。
最後來到第三座涼亭,這裡比較沒有什麼景觀。
不過涼亭很有中國文學的風格,感覺很親切,哈哈!
最後一段就是茂密的竹林了。
終點就是一個休憩小站,這裡也有賣愛玉冰,不過比獨立山愛玉冰還貴,一杯就要35元,我們就不想買了!
雲之南道步道出口不遠處銜接孝子路步道。
雲之南道步道實在太短了,感覺沒什麼走到路就結束了,所以無意中看見孝子路步道的導覽圖,看起來也不長,我就跟老公說我們再接著走吧!
步道入口有個造型奇特的涼亭,回來查了一下原來是「一抹紅趣太平窯」。
與蘭潭「月影潭心」及阿里山林業村林業藝術園區「森林之歌」都是出自同一個在地藝術家王文志之創作。
「一抹紅趣太平窯」以梅山鄉的重要產業「茶」為主題,外觀採茶葉一心二葉的曲線造型。以鋁為主要材質,並運用當地的竹和藤蔓,融入編織藝術、拼貼而成。
這裡很涼爽,涼風徐徐,而且有乾淨桌椅,甚至可以躺下來午休都很方便,於是便在這裡野餐了。這次除了帶肉粽,還帶了不少東西,但都沒吃完又背回家了XDD
孝子路步道兩端都是濃密的孟宗竹林,也因此讓人聯想到孝子孟宗為母於寒冬哭竹的典故,因而名為「孝子路」。
沿路冒出不少竹子,觀察一下不同高度的竹子生長還滿新奇的。
途中有一座涼亭,旁邊小徑即是通往大巃頂的步道。隱約想起2011年3月,我們有走過,那時走的方向跟現在剛好相反。
茶園風光
走到一座小吊橋,跨越162甲縣道。見識過太平雲梯之後,這座吊橋顯得微不足道。
橋的洞口竟然這麼低!是來到矮人國嗎?
對照下圖2011年3月的照片,原來的「太平觀光吊橋」匾額已經不在了!難道是太平雲梯落成後刻意被取下來的嗎?
孝子路步道終點就是「竹林茶坊」
近年可能因為太平雲梯引進後帶動太平的觀光,整個太平社區環境都活化了!
竹林茶坊的戶外空間懸掛了農產品的裝飾,好美呀!
2011年的涼亭就一般般。
現在的涼亭,加了太平出身的旅日作家張文環長篇小說「山茶花」部分文字的鏤空隔板,充滿古典文化氣息。
竹林茶坊對面就是生態人文小學~太平國小
瞥見淡橘色的扶桑花,好特別!
國小旁就就是太平老街了。我對老街基本上沒啥興趣,一來我們這次竟然忘了帶口罩,雖然人潮不算太多,但我們盡量不靠近人群。
二來就是這種賺觀光客的老街,東西都賣得好貴呀!
老公看到三元宮步道的指標說上去瞧瞧,難道這步道是只有這座階梯嗎?
一走上來就有點印象了,2011年來走大巃頂步道,我們就是把車停在三元宮的停車場。
三元宮前有個巨大的裝置藝術,遠遠看我覺得很像野柳女王頭。近看說明,竟然是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太平老街舉行的元宵燈會主燈「文昌鳳舞」呀!是一隻鳳凰呀!跟我的第一眼感覺也差太多了吧XDD
同樣在地藝術家王文志之創作,以獨特的編織手法,將冷硬的金屬塑造出宛如柔韌竹枝的優雅曲線的舞天鳳凰,寄寓太平三元宮香火裊裊繚繞。
回到老街
重建過的陳家古厝,看了一下旁邊的解說牌,應該都是新建的了吧?只是保留當時的樣貌?
老街出口附近的「空氣圖書館」,是最近太平風景區超夯的IG打卡勝地。
以圖書館為名,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圖書,而是一間景觀餐廳。
藏書是「空氣」,採半開放式設計,讓空氣陽光可以恣意流動,並販售植栽和文創商品。
書架上沒有任何一本書,而是一些收藏品和擺飾,後方是用餐區,不開放參觀。
不過看到價格,也是令人咋舌,午餐鍋物、定食一份都要400元起跳!
想要感受空氣圖書館的氛圍,可能要下午茶時段來用餐比較不傷荷包。
回到停車的地方,今天測量距離中斷不少,實際走來應該也差不多將近5公里。
每個彎道標示牌都有不同的佳句,回程在34彎看到高聳的電塔頂端超級巨大。
28彎有個觀景台
遙望太平雲梯,顯得渺小。
下山時發現不少車正要上山,想來是來欣賞夜晚太平雲梯點燈後的夜景吧!有機會再衝衝看,順便到瑞里賞螢吧!我們想,來研究一下當「車床族」,帶些床被夜宿休旅車上,應該也是不錯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