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3(四)
5footway.inn的早餐各家分店都一樣,除了簡單的土司和果醬,聽說還有少量的水果,不過第一天在Boat Quay沒看到,今天就拿到3個西洋梨,也是最後3個,後面就不再補了。
成山成堆的土司。
今天上午先去小印度區,再逛到阿拉伯街,兩個區域從牛車水都有地鐵直達,不用轉車。
搭紫線去小印度地鐵站。
地鐵站出口附近的商家
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不懂是做甚麼用的。
下面這個我本來以為是紋身貼紙,可以貼手臂或指甲的,看起來很漂亮又不貴想買來貼。結果老闆跟我揮揮手,不讓我買,原來這是印度婦女用來貼在額頭的「吉祥痣」。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用朱砂點吉祥痣的方法正逐漸被淘汰,現在大都用市場上出售的一盒盒做成的吉祥痣,用時取出貼在前額上,不僅方便,而且顔色多種多樣,可供挑選,搭配不同色澤的衣服和首飾。
竹腳中心(Tekka Centre)就在小印度地鐵站附近,是小印度區的美食中心,倒很像台灣的的菜市場。聽說二樓還有賣服飾和生活用品,不過還看到樓梯,當時也忘了要去樓上逛。
許多網友推薦這家Ar-Rahman Royal Prata的印度煎餅(Prate),因為我們剛吃完早餐,只了點一份香蕉煎餅(2元)試味道。餅皮QQ不錯,不過香蕉煮過後軟軟爛爛的,反而沒那麼好吃,應該要點其他口味的。
實龍岡路(Serangoon Road)沿路可以看到許多金飾店,雕工精細。
接著就會看到維拉瑪卡里亞曼興都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興都廟的中文譯名是印度廟。高聳的塔樓上有著各式各樣維妙維肖的神像、聖牛及戰士,跟台灣的廟宇結構真的是大大不同。
門上都有鈴鐺,進入時要搖一下鈴,告知神明你來了,離開前也要搖一下,讓神明知道你要走了。
富麗堂皇的廟裡供奉著擁有力量和勇氣的KALI女神,看得眼花瞭亂,感受一下不同文化的洗禮,雖然不太懂他們在做什麼,感覺還是很新鮮。
門外好像在進行一種儀式。
剛離開印度廟,就下了一場陣雨,剛好順理成章買紀念品,這裡感覺上比較沒有大陸貨,畢竟印度也是工資低廉的國家。我買了一些髮飾,很有印度風,3個10元新幣,比台灣的還便宜。
還有很多沙麗店,不過不敢進去逛。
小印度拱廊由許多老店屋組成之拱廊,主要為生活用品店鋪,很多賣衣服的、手環或手背彩繪的商店,整個街道色彩顯得非常華麗。本來也想去彩繪一下,不過時間因素還是省略。
來小印度一定要吃這家有名的Mubarak印度餐廳。
必點的Roti Prate是沒加餡料的煎餅,還有可以搭配任何餡料的Murtabak,薄如面紙的金字塔狀Roti Tissue(從名字就看的出來),一整個好吃到不行。
當然還有好喝的印度拉茶(TehTarik),老闆知道我們要拍照,還多拉了幾次哩!這一餐花了16.5元(NT400元),其實沒有點很多,本來還想留一點胃到蘇丹回教堂的Zam Zam再享用這家的口味看看,可是竟然就吃不太下了。
途經阿都卡夫回教堂(Abdul Gaffoor Mosque),興建於1910年。不過可能之前有辦活動,整個外觀都被遮雨棚覆蓋住了,實在可惜。(此次新加坡行許多建築物都蒙上面紗了.....)
我在這裡做了一件蠢事,竟然忘了女生要進回教堂是要包得緊緊的,還大喇喇地穿著短裙進去參觀。門口有個人正在掃地也沒阻止我,裡面還有不少男人坐在地板上,也沒給我異樣眼光,所以我渾然沒自覺。直到後來才有一個人把我請到另一邊側門掛長袍的地方,我才恍然大悟!真是丟臉啊!
回教堂裡的素雅和印度廟的華麗風格大異其趣,也算是見識到了。
離開阿都卡夫回教堂之後,繼續往阿拉伯街的方向慢慢走,看到色彩繽紛的大樓,新加坡很多這樣的街景,跟台灣的色調很不一樣。
看到Zam Zam印度餐廳,也是網友們大推的一家,不過他們都不想進去吃了。所以我們家真的不適合跟團,幾樣點心就可以打發一餐,跟團每人一份的話我看四分之一都是變廚餘了,還是自由行少量多餐省錢又環保。
正對街就是蘇丹回教堂了,這一帶就是新加坡回教文化區「甘榜格南」,饒富中東色彩。不過剛好遇到中午休息時間,就不能進去參觀了。遠遠的就能看到金黃色的圓頂,陽台上的星星和月亮就是標準的伊斯蘭教圖騰。
巷內還有許多充滿中東故事的壁畫。
阿拉伯街(Arab Street)有很多紗麗布料店,和賣地毯的商店。這家店高掛許多波斯地毯,非常壯觀。
聽說這裡的Pashimina圍巾還滿便宜的,有10元、12元、15元等價位,我不明白其中的差異,老闆說要看成分,15元的是100%Pashimina或100%Cashmere。其實當下我也不懂這是什麼玩意,只想說100%應該會比較好,而且摸起來的感覺非常細緻,挑了三條15元的圍巾(可以當披肩的大小),外加一條5元的大絲巾,原本總共50元,請老闆算便宜一點,他直接算我40元,還可以刷卡,不用擔心錢不夠,感覺上也不會太貴,二話不說就買了。不過後來我又在白沙浮廣場看到許多小攤販賣的,直接寫1條15元,2條20元,也是100%的Pashimina,還更便宜哩!只好安慰自己說,我可以不用付現金....。
不過回來之後Google「Pashimina」和「Cashmere」的意思,都是非常高級的羊毛,我想這些應該都不是真正100%,真正的「Pashimina」和「Cashmere」應該不可能這麼便宜啦!其實也無所謂啦!我真的很喜歡它的質感。
接下來就是充滿藝術氣息的哈芝巷(Haji Lane),彩繪的圍牆、新潮的店家,不過我們沒時間一家一家逛,純粹漫步欣賞這些異國風情的巷弄。
每家店的外觀都很特別,還看到有新人來拍婚紗(不好意思給他們拍照)。
來到Victoria St.這個ERP在市區許多大馬路都可看見,是新加坡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就像台灣的ETC。不過因為新加坡政府是藉由收取較高的通路費來抑制自行開車的人群,並不是為了徵收道路的維護費用,而且費率還隨著車子流量半小時調整一次,當市區車速變慢,費率就會跟著調漲,所以ERP也被當地人笑稱就是「天天都搶你」(Everyday Rob People)。畢竟如果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好幾個ERP,那也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囉!(參考)
進來白沙浮廣場,聽說很好買很好逛的,不過我們只是為了來找洗手間XDD
想想此行都還沒機會吃到海南雞飯,雖然最著名的應該是在Maxwell 熟食中心的天天海南雞飯,不過實在沒時間過去,剛好準備了備案-「逸群海南雞飯」,在地鐵City Hall站和Bugis站中間的Purvis路上,想說等會兒吃完午餐再走去日晶酒店搭聖淘沙免費巴士還算順路。
沿路街景。
很不一樣的騎樓,竟然還有吊扇。
結果~公休!!日正當中走了那麼遠的路,真的有種很想死的感覺~
不過還好我還有第二個備案,就是斜對面的「津津餐室」,這家的海南雞飯聽說也不錯吃。
不過我們只點了一盤海南雞、炒空心菜和3個雞飯(雞飯沒有雞肉,只是加了雞油煮成的白飯),還有羅漢果和酸甜汁各1杯。因為我發現身上竟然只剩30元左右的新幣,趕緊先問這些餐點的大約費用,不然店家也不能刷卡,到時付不出錢來就糗大了,只好寒酸一點囉!結帳費用25.9元,台幣超過600元哩!
不過一大盤的海南雞份量不少,我們都吃得很過癮,而且肉質也很滑嫩,值得啦!
我們準備要前往聖淘沙了。
之前爬文的結果,在日晶酒店有免費的接駁巴士到聖淘沙,不僅省了搭地鐵和輕軌的費用,而且不用入島費,真的省很大。不過有人說僅限停靠各酒店的房客才可搭乘,但又有人說只要有房卡或訂房證明都可以搭乘,莫衷一是。我們已經退房沒房卡,只有訂房單,精打細算的我還是決定賭一下,畢竟4個人的費用省下來很可觀啊!
不到1公里的路程剛吃完午餐走起來還是很累,終於看到日晶酒店了~
趕緊到櫃檯問在哪裡搭車,沒想到這個免費巴士7月1日起停駛了~真是悲劇啊!!我們是7月3日去的,背包客棧還沒有人發文啊!還好櫃台小姐跟我們說可以在對面公車站搭166號巴士就可以到怡豐城,至少我們不用再走回Bugis地鐵站,也算不幸中的大幸。
也沒等太久就搭上公車,而且是雙層巴士,上層乘客很少,搭起來很舒服。而且剛好這班公車有經過牛車水,原本預定的路線沒力氣去走,就車上觀光吧!不過涼爽的冷氣、昏昏欲睡的午後,除了老娘我打起精神捨不得瞇上眼睛外,其他3人都打盹去了。
無緣的Maxwell熟食中心
佛牙寺,供奉著佛牙舍利,華人的信仰中心。
舊黃包車總站,之前的人力車匯集之處,後來因三輪車、公車、汽車盛行而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