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6
九天年假結束前,得再來準備週間存糧,上次做紫薯餡的麵包,這次是把紫地瓜揉入麵糰,麵糰顏色和紫山藥幾乎一樣。
但成品比紫山藥吐司略深。
一樣湯種和中種配方,前一晚先做湯種和中種,隔天再加進主麵糰攪拌。麵糰做法請看這篇:【水波爐玩烘焙】鮮奶吐司.中種加湯種超柔軟配方
我不管做什麼吐司或麵包,都是用這個配方去調整,湯種和中種都固定,只要把主麵糰中的鮮奶和蛋的152g份量(鮮奶100g、蛋液52g),替換成紫山藥、地瓜或南瓜就好,這些食材我大概會抓200g左右的量,但因為每種食材的溼度不同,所以這就要憑感覺和經驗去增減鮮奶和蛋液。
紫山藥和南瓜水分特別多,得捨掉鮮奶(還好原配方已有加奶粉了),連蛋液也只能加一些而已;紫地瓜明顯較乾,我加了1整個蛋(61g)後,鮮奶還加了大約80-90g。這些液體都要慢慢加,不然麵糰會非常黏手(一般都會比鮮奶吐司黏手)
這次一次烤兩條,山型吐司和方型吐司,烤溫控制還不錯,沒有腰縮,我很滿意!
我有2個吐司模,1個是一般人常用的三能吐司模(右),另1個是後來才買的三能低糖吐司模(左),烘烤時間比一般吐司模減少20%,真的很有感,而且皮很薄,非常好用。
我的烤溫常常不固定,因為有時一次烤一條,有時烤兩條,有時帶蓋,有時又要開烤箱舖鋁箔,所以需要調整烤溫和時間,希望我能早點標準化,才不會老是擔心烤不熟或烤太厚。
這次因為發得有點接近九分滿,所我先用180度烤約15分鐘再調回170度繼續烤,低糖吐司盒烤一條山形吐司的話其實不用30分鐘就會熟了,皮薄又軟;但一次烤兩條,會稍微分散烤溫,烤一半還要交換一下比較均衡,而且低糖吐司盒帶蓋時間又要比山形吐司略為加長,所以這次烤了約33分鐘取出,一般吐司盒山形吐司再單獨烤5分鐘。(真的太亂了,很難固定呀!)
山形吐司我用撥開的方式,這樣比較可以看到內部細緻的剖面。方形吐司用切片方式,感覺孔隙比較大,明明都是同一個麵糰說XDD
而且非常柔軟保濕,放到第3天都還很軟喔!(但常常放不到這麼多天就被解決了XDD)